聚焦兩會 | 農工黨界別:建議進一步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
文章來源:參政議政處 作者:王家璐 時間:2024-01-23湖南是科技大省,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系列成績,中共湖南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決議指出,要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逗鲜】茖W技術進步條例》的出臺為我省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法規指引,但配套實施細則仍有待深化。
省政協農工黨界別委員通過現場走訪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并對289名科研人員進行網絡調研,發現我省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制度支持不夠完善。院校院所“重研發輕市場”等制度導向存在偏差。《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中沒有明確科技成果轉化共同共有等分配制度適用情形。校、研、企技術就地承接轉化機制不足,缺少訂單式研發合作、承接轉換部門和人才。對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就地使用首創技術成果的激勵機制不足。
二是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服務有待提高。中試基地過多集中于長沙,涉及學科面太窄且缺少專業服務人才。共性技術整體規劃、研究院和人財物配套機制欠缺。缺少技術經理(經紀)人職稱評價體系、市場化薪酬體系和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服務中心(部門)。缺少有公信力的技術估值服務,項目委托方、監管部門存在不同的估值浮動認知。
三是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融資渠道不太暢通。大多數科研人員不了解知識產權證券化、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等金融工具。2023年我省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沒有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天使投資階段資金缺位、投資方通過對賭協議將研發風險轉嫁給科研人員使得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偏離了支持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目標。
為進一步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農工黨界別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完善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制度支持。完善決策架構。成立由省領導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聯席會議制度。健全技術前景推演、投入剛性增長制度導向。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推演預案和資源投入成效。細化科技成果共同共有適用情形。對科技成果具有國防屬性或對社會公共利益產生重大影響,不適合按份共有的,適用共同共有。強化校、研、企技術就地承接轉化機制。要求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成立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部門并聘用專業人才,鼓勵民營企業參照執行。建立校、研、企訂單式研發合作機制。完善首創技術就地應用激勵機制。對企事業單位主動采購、就地使用我省首創技術成果的,給予財政獎補或稅收返還激勵。舉辦省級首創技術成果博覽會。
二是完善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服務。引導中試基地服務在產業、地理層面合理分布。鼓勵校、研、企按照我省重點產業名錄參與中試基地和概念驗證中心入股、建設、運營并配備專業人才。鼓勵長沙與其他市州建設“中試基地聯合體”。加大共性技術研究服務供給。出臺省市級共性技術研究整體規劃,建設共性技術研究院和人財物配套機制。出臺我省《技術經理(經紀)專業職稱評定標準》并增加技術經理(經紀)人才服務供給。構建市場化薪酬體系和最低傭金政府指導標準,引導技術經理(經紀)人任職就業。提升技術成果估值服務效能。引進國內外有公信力的技術估值服務機構進駐我省,統一市場主體估值認知。
三是暢通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融資渠道。搭建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金融服務平臺。推動省內金融機構和會計師、律師事務所搭建服務平臺,為知識產權證券化、股權投資、低息貸款、科技保險開展對口服務。促進股權投資(引導)基金更加貼合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目標。推動監管部門對國有資本股權投資(引導)基金進行包容審慎監管,填補天使投資階段資金缺位,引入社會資本和職業創投人孵化科技企業,規范投資方以“明股實債”式對賭協議向科研人員轉嫁投資研發風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