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 | 農工黨湖南省委會:關于進一步減輕群眾生育支出負擔的建議
文章來源:參政議政處 作者:王家璐 時間:2023-01-16在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農工黨湖南省委會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群眾生育支出負擔的集體提案。
為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文件精神,我省已通過修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制定《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確立了降低生育成本的政策方向。農工黨湖南省委會調研發現,我省對購買生育保險的生育職工發放生育津貼、報銷生育醫療費用,對未購買生育保險的城鄉居民生育群體發放定額補助,對失業的生育群體發放一次性生育補助金,支持群眾減輕生育負擔,但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生育保險覆蓋面不高。2021年我省總人口數為6622萬人,其中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為652.77萬人,覆蓋率不足10%;2021年我省出生人口數為47.3萬人,其中生育保險參保的生育人數為10.17萬人,占比僅21.5%,使用率較低。生育保險未覆蓋的群體中,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人員規模較大,達320萬人,主要原因是2019年底生育保險與職工醫保合并后,單位職工購買職工醫保可同步享受生育保險,但靈活就業人員沒有固定單位,不屬于職工范疇,自費購買職工醫保也不能享受生育保險待遇。該群體既是我省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相當規模人員處于生育年齡,不能忽視。
二是生育醫療費用報銷及補助不足,城鄉差距明顯。目前我省生育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在25-55%之間,產婦尤其是危重癥孕產婦自費比例偏高,生育負擔較重。對于有生育保險的職工來說,省本級平產報銷2200元、剖宮產報銷3400元,難產報銷4600元;但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農村孕產婦只有定額補助,平產最高補助1300元,剖宮產最高補助1600元,僅相當于職工報銷水平的50%,城鄉差距明顯。
三是生育免費醫療服務供給不足。目前我省新生兒疾病篩查、兒童營養改善、地中海貧血防控等項目只在貧困或試點地區實行免費服務,婚前醫學檢查僅由省財政每年補助51個貧困縣1000萬,沒有實現全覆蓋。
四是政策創新不足,三孩特色不明顯。我省沒有一孩、二孩、三孩的差異化政策激勵,多生育導向不明顯。財政支持工具多依賴中央預算內投資、省市級財政資金,但除長沙市財政自給率較高外,省本級和其他地級市財政自給率偏低,需要更多的政策創新工具。
為進一步減輕群眾生育支出負擔,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建議加大我省生育成本降低力度。具體如下:
一是加強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人員生育保險保障力度。將已經自費購買職工醫保的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生育保險保障范疇,沒有購買職工醫保的,根據工作年限提供補繳職工醫保綠色通道,做到生育保險應保盡保,確保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人員等勞動群體享受平等生育保障權益。
二是適當拓展生育醫療報銷范圍,提高城鄉居民生育醫療費用補助標準。將孕產婦產前檢查、產后康復費用納入生育醫療報銷范圍,將孕前、孕期、產后保健服務項目中符合醫療要求的服務納入報銷范圍。對于孕產婦高危重癥救治按照疾病住院治療標準進行醫保報銷,發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大病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等制度作用。結合各地市總體消費水平和醫療費用支付情況,逐年提高城鄉居民生育醫療費用政府補助標準,縮小城鄉差距,降低農村孕產婦生育支出負擔。
三是落實生育免費醫療服務。將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唐氏綜合征篩查等產前篩查、高危孕產婦產前診斷、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納入政府公共衛生服務范圍,落實免費服務,助力優生優育。
四是創新財政政策工具,體現三孩差異化政策激勵。加大醫療衛生政府專項債券列支生育支持項目力度,探索發行中長期低息“生育債券”等創新金融工具,撬動債券市場等社會資金降低生育成本。創新“二孩生育碼”、“三孩生育碼”等電子識別工具,對二孩、三孩的生育自費項目發放差額比例的補貼,降低生育邊際成本,形成生育越多,生育平均成本越低的鼓勵生育政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