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 | 農工黨湖南省委會:關于創新農村養老與醫療深度合作機制的建議
文章來源:參政議政處 作者:王家璐 時間:2023-01-16在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農工黨湖南省委會提交了關于創新農村養老與醫療深度合作機制的集體提案。
農村養老是我省老齡事業的關鍵和薄弱環節,據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居住在農村60歲、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分別為23.81%和17.72%,比例明顯高于城市,我省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如郴州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農村常住人口的34.2%,衡陽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農村常住人口的31.9%。農工黨湖南省委會調研發現,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養老服務和醫療保障供給有限,基礎薄弱,發展緩慢,農村養老“醫養結合”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
一是支撐有限,醫養結合政策保障不足。目前醫養結合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還處于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階段,農村尚未涉及,可持續、多主體供給的農村養老資金投入有限,農村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推進困難。
二是醫養分離,閑置醫療資源利用不足。由于農村交通條件改善,農民對醫療服務要求提高以及醫??傤~費用包干政策等原因,部分鄉鎮衛生院出現病人減少、資源閑置等現象,2021年全省鄉鎮衛生院病床使用率為60.88%,與上年相比下降3.86個百分點,但醫療和養老互相獨立,閑置資源難以有效利用。
三是機制受限,服務主體參與熱情不高。農村老年人慢性病、保健咨詢、康復療養等醫療服務經濟收益比較低,部分醫療機構受各地績效總額限制,醫生為農村養老提供醫療護理服務,工作量增加但收入不增加,導致醫療機構積極性不高。
四是共享不暢,醫養信息對接困難。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數據分別歸屬在不同部門,數據質量、標準不統一,跨部門數據銜接使用還存在困難。
為進一步創新推進農村養老與醫療深度合作機制,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建議:
一、建立農村醫養結合政策與投入保障機制。一是出臺我省《關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實施細則》,同時將家庭病床服務費用列入醫保報銷范圍,推行“全民繳費+財政補貼+醫保統籌基金+福彩公益金補助+社會捐助”的多方共擔資金籌措機制。二是省級財政在每年的預算中明確農村醫養服務的投入,建立對農村醫養服務的長效投入機制。三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優惠補貼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進入農村醫養服務市場,制定并落實相關扶持政策,如土地置換帶動農村醫養產業建設等。
二、推進農村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融通。一是消除農村養老和醫療衛生多頭管理局面,實現農村“醫養一體”養老模式。二是鼓勵鄉鎮衛生院依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項目,增加養老服務職能,將多余病床轉為老年養護、安寧療護床位,最大力度解決農村養老床位不夠和醫療服務能力弱的問題。三是鼓勵村級衛生室、鄉鎮衛生院托通過托管、協議服務等方式與農村幸福院、鄉鎮敬老院試點“共建”,為農村老年人健康養老實現托底保障。
三、建立與農村養老相適應的醫療服務激勵機制。一是優化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管理體制和薪酬機制,激發基層醫務人員為農村養老提供醫療服務的積極性,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進醫護人員開展駐點或巡回服務。二是鼓勵和引導執業醫師開展非診療服務。三是將居家養老者納入家庭醫生簽約重點保障人群,提高對農村老年人的簽約服務質量,建立以農村老年人醫療護理服務質量、老年人滿意度等為主要指標的考核評估體系。
四、建設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信息共享平臺。一是加快農村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的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推動農村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與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有效對接,實現農村老年人基本信息檔案、電子健康檔案等信息資源共享。二是利用好信息共享平臺為居家失能、半失能人員等農村養老特殊群體設置“一鍵通村醫”功能,實現“醫療到家”。三是探索開展與信息共享平臺相結合的居家智能和健康監測技術,為農村居家養老者提供普惠性“智慧改造”,推廣物聯網和遠程智能安防監控技術,為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持。